见福便利店堂食区的设立让买家可以享用早饭、便当等。
福州场被便利店行业觉得是企业必争之地:上半年,全市达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8亿元,总量居全省第一位。
这么大的市场,作为零售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,福州便利店行业却步履蹒跚。
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并发布2016中国城市便利店进步指数,福州位列榜单倒数第二。
近况:在夹缝中求生日前,省连锁经营协会、省东南商务管理研究院等联合发布去年我省连锁50强报告。
连锁业50强企业中,便利店榜上有名3家,总销售额14.9亿元,同比增长33.3%,便利店前10强店铺总数为2108家,同比增长13.7%。
福州当地连锁便利店万嘉、六意入围我省便利店10强,厦门见福居龙头老大。
在零售业冷风迭吹的大背景下,业态分化明显,大多数商超企业销售额依旧是负增长,便利店却逆增长,小业态成为一抹亮色。
福州场体量巨大,但便利店业态与厦门、莆田相比,市场饱和度低,竞争优势不强。
福建东南商务管理研究院院长许安心说,国内外城市成熟的便利店指数,一般是每两三千人拥有一家便利店,福州人口700多万,便利店数目仅千家,反差巨大。
那样,在全国便利店行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,是什么拦住了福州的脚步?在福州麦多万嘉超市公司董事长助理李元立看来,他更愿把便利店当成是解决城市病的一种手段。
与商超定位不同,便利店立足就近、救急的特点,为老百姓提供24小时便民服务,因此备受百姓尤其是年轻一代买家喜爱。
一年来,万嘉在福州新开40多家店铺,店铺数达380多家。
便利店行业高度依靠店铺规模,万嘉要跑马圈地,往福州东部、金山等新区扩张,覆盖更多的城区。
但,伴随店铺的扩张,本钱高企让企业心存顾忌。
4月初,全国房租最贵百城排名推荐中,福州位列第11名。
现在,便利店每平米的租金多为一两百元,核心地段高达1000元,人工本钱上浮10%至15%,店员月薪都在3000元之上,大大摊薄便利店的价值空间。
怎么样在店铺扩张与本钱核算之间获得平衡,是企业不能不面对的抉择。
通常来讲,便利店单店日营业额在5000元左右,收益达到三五个百分点已算很好,人工本钱和租金增速大大超越销售额增速,蚕食了店铺的价值。
因此,大伙都了解便利店这块蛋糕非常大,但门店经营还是有所顾忌。
六意连锁便利总经理叶青说。
在福州,六意每月平均新开两家店铺,店铺数达到80多家。
作为福州便利店行业的龙头企业,万嘉、六意体量都不算大,便利店整体实力偏弱。
福州商务局流通业进步处处长魏云说,福州便利店在夹缝中求存活,福州的大型商超非常发达,永辉、沃尔玛、家乐福等大卖场占据大多数江山,还有成千上万家食杂店星罗棋布,挤压便利店的存活空间。
他总结说:存活艰难,本钱高企,企业恨不能将一分钱掰成两半用,这也是福州场偏弱是什么原因。
许安心觉得,福州便利行业增长乏力,除去本钱高企、市场角逐激烈外,还跟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够到位息息有关。
如省里支持连锁便利店现场经营熟食等,但在福州场如此的政策仍不周全,缺少监管力量,行业进步畏手畏脚。
变革:龙头带来什么6月,作为我省连锁便利店的龙头老大,厦门见福进军福州场,3家店铺高调开张,别有新意。
与传统便利店相比,见福便利店除24小时营业、销售预包装食品外,还提供便当、熟食、饮品等,并设有堂食区、免费WiFi休息区、厕所等各种设施。
厦门见福连锁管理公司董事长张利说,不同于轻资产型便利店,他引入重资产经营模式。
便利店是多边生态交易网站,便当、彩票、一般交通违章处置、饮品等进入其中,产品组合多元化,提供各种成熟精细的增值服务,这是便利店最重要的竞争优势。
见福筹备今年在福州开始营业100家,将来将超1000家。
见福一家代理店店主卢先生告诉记者,多样化服务让他尝到甜头。
推出早餐后,天天可多两三百元营业额,见福便当可多买五六百元。
而且,打通线上线下后,见福将微信商城30多万粉导流到店铺二次消费,每周买家多了四五百人,营业额提升20%。
这是见福的独特商业模式,将给福州场带来冲击,带动便利店行业升级换代。
许安心说,见福将发挥鲶鱼效应,给活跃度不高的福州便利店行业注入新鲜活力。
带来的新意远不仅这类。
见福3家店铺都是使用特许经营加盟的形式,在直营模式大行其道的福州场上独辟蹊径。
便利店要想在福州场深耕扩张,须加快特许经营加盟节奏。
但,现在福州便利店规模偏小,没成熟的后台Supply chain体系及信息管理软件,管理输出成效不可控,因此大部分便利店使用直营模式。
将来代理将是趋势,见福在漳州、龙岩等全省各地拓展地区代理,其他便利店连锁企业在管理输出上可借鉴龙头老大的经验,这是一种竞合关系,不是零和博弈。
许安心说。
记者获悉,福州便利店大多同行都觉得,福州场足够大,我省便利店龙头企业布局福州场,并不是狼来了,而是可以发挥鲶鱼效应,做大便利店的蛋糕,对福州场是大大的利好。
将来:做好加减法无论怎么样,鲶鱼来了,市场角逐无疑将加剧。
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冲击和零售业不景气的背景下,福州不少便利店已嗅出市场动向,纷纷转型升级。
叶青说,六意要做一些加法,在便利店里加入烤面包店、速食餐厅等业态,与社区药房、美容美发等形成小型商业区,互惠互利,流量互补。
另外,便利店将开发轻食、生鲜部分,6家社区生鲜生活超市已开始营业,为买家提供更便捷的消费选择。
他强调:六意商业模式的重点将锁定产品+服务,将在产品组合和增值服务上下功夫。
大家更重视深耕Supply chain,与提供商形成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和高效的Supply chain,准时采集市场数据,反馈给提供商以精确把握顾客的需要。
李元立说,便利店是小业态,优势在于提供便捷快捷的服务,须与提供商打造信息共享、利益共享的合伙人关系,提升其竞争优势。
许安心觉得,将来的福州便利店市场进步应重视加减法。
在加法上,福州是新兴市场,当地便利店须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跑马圈地上,多数便利店还是以预包装食品为主,模式固化单一,应更重视商品和服务的迭代更新,这是便利店做大做强的根基。
除此之外,可促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加快进步,这类企业大多数是革新创业的平台,更需政策松绑。
便利店比起食杂店来讲,有更规范的经营体系,可提供更便捷的便民利民服务,如万嘉便利店开通公交IC卡充值服务、见福的早餐工程等等。
其次,一些叠加的服务正遭遇政策壁垒,需做好减法。
如熟食、药品、报刊等产品在便利店销售的有关规定的拟定,国内如北京、天津、太原等城市早已先行一步,而我省年初已颁布《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行策略》,地方却未见动作,迫切需要政策松绑。
然而,食杂店却可以避开监管,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。